“齐山云雾”六安茶的故事

2023-6-17 14:26| 发布者: 迷叶香| 查看: 142| 评论: 0

摘要:   六安瓜片形似瓜子,因此得名为“瓜片”。六安瓜片香气清高,回味甘爽,其采制异于一般的绿茶。必须等到顶芽开展,嫩叶生长成熟才采摘,大约谷雨前后为宜。大多数茶叶成熟后便无白毫,但六安瓜片则不同,开张后仍多白 ...

“齐山云雾”六安茶的故事 

  六安瓜片形似瓜子,因此得名为“瓜片”。六安瓜片香气清高,回味甘爽,其采制异于一般的绿茶。必须等到顶芽开展,嫩叶生长成熟才采摘,大约谷雨前后为宜。大多数茶叶成熟后便无白毫,但六安瓜片则不同,开张后仍多白毫。采后要把芽、茎拆散分开,称为“扳片”,这样始能炒焙均匀。通常以顶芽的“银针”为佳,嫩茎制的“针把”则为下品,为嗜茶者所不取。由于采摘不能太嫩(嫩则炒时易断),故冲泡时宜用摄氏一百度的沸水。

“齐山云雾”六安茶的故事 

  六安齐云山花木葱茏、山势巍峨。齐云山蝙蝠洞附近泥土特别肥沃,故以该区所产者为最优。相传很久以前,安徽金寨县麻埠镇农民胡林,采茶来到齐云山一处悬崖前,那儿古木纵横,人迹罕至。忽然他发现几株茶树,叶色苍翠欲滴,极为鲜嫩,芽叶上还有茸茸白毛。胡林精于制茶,知道是不可多得的珍品,马上采摘下来,炒制成茶。回家路上,他口干舌焦,便走进一家茶馆,将随身所带的山茶拿出来冲泡。开水一注入,只见壶中浮起一层白沫,恰似朵朵云雾,又如金色莲花。一阵异香散发开来,举座皆惊,都说:“好茶,好茶!”后来,胡林又回到山中,去找那几株茶树,可是峰回路转,不见茶树踪影,它似乎神秘地失踪了。若干年过去了,有人在齐云山蝙蝠洞一带发现了儿株茶树,和胡林描述的一模一样,大家就称之为“神茶”。据说,六安瓜片就是神茶的嫡系子裔。六安瓜片在平民百姓间口耳相传,颇带神话色彩。而一千多年前的文人学士,也对六安瓜片青睐有加。
  中唐名相李德裕精于茶理,舒州刺史送来三小袋天柱峰茶(天柱峰,又名霍山,属舒州,六安瓜片产地之一),李德裕欣然笑纳。但他并不急于品尝,却做起了实验,他当众宣布:“天柱峰茶可以消酒食毒”,令人烹了一瓯天柱峰茶,浇到肉食上,置于银盒之中。第二天早上,当众打开,肉已化为水了。大家莫名其妙,但都绝对佩服李丞相的远见卓识。
  这结果显然不足信,至少是有些夸张,文人笔下的记述,可能要凸显李丞相的过人之处,有些谀上的味道。不过,六安茶的“神”,恐怕与其助消化的功能有关。正因如此,六安茶滋味要比其他品种浓烈些、口感也苦涩些,所以不怎么被一些人看好,明朝的风流才子屠隆《考槃余事》说,六安茶“品亦精,人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大名士陈继儒也说:“六安可人药,但不善炒,味苦而不发香”,他们对六安茶颇有微辞。但老百姓讲究实惠,茶既能解渴,又能治积食通大便,物两用,岂不妙哉。于是,大家推崇备至,视为“神茶”。

“齐山云雾”六安茶的故事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金寨、霍山一带,主产区为金寨齐云山。按山势高低又分为内山瓜片、外山瓜片两个产区,按采摘时间又分为“提片”(清明前挑选嫩叶制成)、“瓜片”(谷雨前采制)、“梅片”(梅雨季节采制)。六安瓜片外形大小匀整、色泽翠绿,其霜有润;滋味鲜醇回甜,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绿尚亮。香味浓醇持久,沁人肺腑。六安瓜片分三级,以一级为最,其味鲜爽,香清色碧。
  六安瓜片在明代已经颇有名望,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明清时代均为贡品。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即有记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浙杭龙井,徽六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着显著位置。慈禧膳食单上曾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清代李光庭的《乡言解颐》记载北京的风土人情,多次提到六安茶,说是“徽商竞货六安茶”、“小楼酒带六安茶”,京师竟然以喝六安茶为时尚。《儒林外史》、《红楼梦》里都提到六安茶,又反映出它在江南流行的情况。
  1949年后六安瓜片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在第三届国际名茶评比中,一举夺得“国际名茶金奖”。随后又被推荐到日本参赛获“日中国际名茶大赏”,一时香飘海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