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或生长方式的影响 从种植角度看,主要差异在于是有机种植还是无机种植,这当中关键是肥料。 有机种植施用的是有机肥,提供的肥力足、营养多;土壤的通气性也较好,利于茶叶生长和生成相对丰富合理的内含成分。因而制成成品茶后,茶叶耐泡,口感鲜爽。 无机种植施用的则是化学肥料,其好处只有一条,茶叶可以短期较快生长,增加产量。但是,它的诸多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肥效期短,致时间越长,肥力越差,芽叶生长不力,也就内含成分薄弱,制成后便不耐泡。二是长期施用,易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越来越少,地力下降严重;同时,板结的土壤通气性差,空气中的氮气也不易吸收,因而芽叶瘦小,内含成分有限,也因此不耐泡,更不鲜爽。 从生长方式的角度来看,主要涉及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 生长环境上,高海拔区域的茶园,受益于森林、植被、动物活动因素,有机质丰富;加之光照、湿度合理,茶叶内含成分生成丰富,构成也合理,制成后也就耐泡、鲜爽一些。而低海拔正好相反,有机质的缺乏、频繁地使用化肥等,导致内含总量相对偏低,不耐泡便是自然的;再则光照充分,鲜爽成分合成少,苦涩成分合成多,因而口感也不太好。 生长周期方面,表现在采摘间隔期长短上,其中又主要表现为乔木、小乔木与灌木的差异。一般茶园一年中如果采摘频次低,那么茶叶积累的内含成分,比频繁采摘的多,就耐泡;乔木、小乔木生长时间长,根系既发达又深入土壤,吸收到的营养物质更多,茶叶蕴蓄的内含物质就更丰富,而灌木恰好相反,因此前者耐泡度高许多。 二、加工方面的影响 主要与选取的原料和揉捻的程度相关。 原料的老嫩,直接关联内含成分的多少。同一季节中,芽尖内含成分少,那就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的,它们内含成分相对多,耐泡度就高。 揉捻几乎每一类茶都有。很多茶友以为这一工艺只为了茶叶做形;殊不知,它重要的一面还在于使细胞的破碎率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方便内含物的浸出。这尤其与耐泡度紧密相关。揉捻过度,茶叶细胞壁破损过多,冲泡时内汁浸出快,那就泡不了几泡水;但揉捻不足,又导致茶汁不易浸出,茶汤寡淡,一样不耐泡。 三、存储方面的影响 茶叶存储过程中,内含物的自动氧化、降解始终在进行。 一般来说,除后发酵的黑茶,其他茶类都是做“死”了的,需要创造条件保鲜;保鲜得当,内含成分损失少,耐泡度就高,反之就低。 黑茶是“活”的,常温存储要防止光、温、水致其劣变。当然,黑茶也并非越陈越好,也是有期限的,过了10年、20年的最佳品饮期,耐泡度同样会越来越差。 四、冲泡方面的影响 泡茶讲究三要素,即投茶量、水温和静置时间。 一般来说,投茶量越少,茶叶越不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出汤速度越慢,越不耐泡。反之的话,茶叶就较耐泡。 总体而言,茶叶耐泡不耐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原料的品质高下与加工是否得当,应该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