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什么时候被命名的?

2023-7-7 22:18| 发布者: 迷叶香| 查看: 153| 评论: 0

摘要:      说普洱茶之前,先聊聊朱元琼。不只是因为明代是普洱茶被命名的时代,也是云南制茶工艺得以提升,普洱茶得以逐步成型的时代。   经过唐朝的发展,宋朝人将茶文化玩到了极致。极致的结果,是加工时又是蒸青 ...
  
茶叶知识

  说普洱茶之前,先聊聊朱元琼。不只是因为明代是普洱茶被命名的时代,也是云南制茶工艺得以提升,普洱茶得以逐步成型的时代。

  经过唐朝的发展,宋朝人将茶文化玩到了极致。极致的结果,是加工时又是蒸青又是研膏,又是入模又是烘焙;喝茶时又要烤茶又要春捣,又要碾磨又要调汤。总之一句话,工序十分繁杂,非常耗费人力物力。

  苦孩子出生的朱元璋,认为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在浪费百姓的劳力,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下令停止龙团凤饼的制作,要求贡茶全部改成炒青的散茶。《明史·食货志》载:“太祖以其劳民,罢造,惟令采茶芽以进……”朱元璋的这项改革被称为“废青改炒”“废团改散”,也就是废除蒸青推广炒青,罢龙团凤饼改散形茶。

  对中国茶叶史来说,这项改革影响深远。或许是因为朱元璋的改革,使得延续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饮茶文化就此消失,使得一些茶文化专家对这项改革耿耿于怀。但客观地看,朱元璋的改革是中国饮茶史的一个转折点,并推动了茶类的磅礴喷发,可以说朱元豫对茶类的发展贡献巨大。

  唐茶实际上是蒸青茶,宋朝人在唐茶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在继承蒸青工艺的同时增加了研膏环节,算是蒸青研膏茶。元朝基本上继承了宋茶的制茶工艺。但开始出现炒青散茶。明朝谢肇制在《五杂姐》中引用元朝史学家马端临的话写道:“若有片有散,片者即龙团旧法,散者则不蒸而干之,如今之茶也。”也就是出现在元朝的散茶不再是蒸青,改用晒青或妙青。

  自朱元璋倡导炒青绿茶后,让茶叶更为广泛的普及成为可能,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绿茶固有保健功效,但并非适宜每个个体,特别是绿茶性凉,不适宜虚寒体质的人,对肠胃的刺激较大。炒青绿茶的不足之处,明朝人显然是了然于胸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

  没有了龙团凤饼一统江湖,再加上炒青绿茶固有的弊处,使得茶类发展迎来了井喷。从明朝中期全发酵的红茶开始出现到清朝前中期,各茶类开始纷纷涌现。如半发酵的青茶、后发酵的黑茶、轻发酵的白茶和黄茶等等。这些多多少少带有发酵字样的茶类的出现,固然有对制茶工艺不断研究和探索总结后的成果因素,但实际上也有扬绿茶之长避绿茶之短,让不同体质的人都能喝到适合自己的茶。

  尽管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但长久以来云南茶在史料中籍籍无名,这种状况一直到明朝时期才开始得到改善。改善的原因,固然有历史发展的必然,但也与朱元璋以及其建立的大明王朝不无关系。随着各种茶类的井喷,让普洱茶逐渐得以成型,并开始有了自己的名号。

  在云南大山里守着芳华沉寂已久之后,普洱茶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芳华。

  

  
迷叶香介绍茶叶知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