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包种茶又叫“清茶”,是台湾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轻的清香型绿色乌龙茶,产于台湾地区的台北市和桃园等县,其中以台北文山地区所产制的品质最优、香气最佳,所以习惯上称之为“文山包种茶”。文山包种茶和冻顶乌龙茶一样,都是台湾的特产,享有“北文山、南冻顶”之美誉。 文山包种茶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为福建安溪王义程氏所创。他仿照武夷岩茶的制作法,将每一株或相同的茶青分别制作。当时为了便于向宫廷进贡,他于是将制好的茶叶每200克装成一包,每包用福建所产的毛边纸二张,内外相衬,包成长方形的四方包,以防止茶香外溢。然后再在纸包的外面盖上茶叶的名称以及行号的印章。光绪帝见后,便对此茶赐封为“包种”。此后福建茶商于1881年在台北设商号,专事制作包种茶,“文山包种茶”就这样流传至今。 在台湾,文山包种茶的茶区约有2300多公顷,茶园分布在海拔 400米以上的山区,这里环境优美、山明水秀,气候经年温润凉爽、云雾弥漫、土壤肥沃,造就了文山包种茶特佳的品质。 文山包种茶的采摘十分讲究,要求雨天不采,带露不采,晴天要在上午11时至下午3时之间进行采摘。春秋两季要求采摘二叶一心的茶青,采摘时需要用双手弹力来平断茶叶,断口必须呈圆形,不可用力挤压断口,如挤压出汁随即发酵,茶梗变红就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文山包种茶需要随采随制,采下的茶叶每装满一篓就要立即送厂加工。它的制作工艺分为初制和精制两部分。初制工艺包括日光萎凋、室内萎凋、搅拌、杀青、揉捻、解块、烘干等几道工序,以翻动做青为关键。每隔1-2小时需要翻动一次,一般一共需要翻动4-5遍,以充分达到发香的目的。精制则以烘焙为主要工序,将初制好的毛茶放进烘焙机后,在70℃恒温下进行,以使叶性变得较为温和。 制成的文山包种茶外形条索紧结、自然卷曲;茶色墨绿有油光、香气清新持久,有天然幽雅的芬芳气味;冲泡后茶汤色泽金黄、清澈明亮。品饮时,滋味甘醇鲜爽、人口生津、齿颊留香。它具有“香、浓、醇、韵、美”五大特色,素有“露凝香”、“雾凝春”的美称,被誉为茶中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