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采摘与留养,跟茶树生育存在着极为深刻的矛盾。 芽叶是茶树的营养器官,采去新生的芽叶,减少了光合叶面积,如果强采,留叶过少,还会增加漏光的损失,从而降低光合作用,削弱有机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影响整株营养芽的萌发。如果留叶过多,或不及时采去顶芽和嫩叶,既影响当时产量,多消耗水分和养料,又因叶面积过多,树冠郁闭,中下层着生的叶片见光少,对光合作用不利,容易造成分枝少、发芽密度稀、生殖生长增强、花果增多,从而影响茶叶产量。实践经验和试验结果证明:凡幼年茶树树势还不十分健壮,如过早过强采摘,容易造成生育不良,树势衰败,有效经济年龄缩短。从茶树树体自养考虑,茶叶的采摘应有一定的留叶制度,不然难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但留叶过多,也会对茶叶生产带来影响。新留下的叶,光合能力弱,呼吸强度大,只有当叶片定型、生长至少30天左右,光合强度才达到较高水平,有较多干物质积累。唐明德等(1986)对茶树留养叶的光合特性研究表明,留2叶采与留1叶采的光合能力相近,即多留1片叶在一枝梢上,光合积累并不是成倍增加,因生育前后的时间差及上下叶片的相互遮蔽,留养2叶不但产量受影响,同时,也不能发挥留养叶最大的光合效能;留养鱼叶,其光合功能与正常叶相近。因此,采摘上强调留鱼叶采,一方面可以减少干茶中的黄片(鱼叶),同时又能发挥其光合潜力。 因各季采法不同,留叶数量不同,对茶树生育、产量和品质都有不同的影响结果。根据不同茶类对原料的要求,运用合理的采摘制度,因地、因时、因茶类进行合理采摘,茶树既可维持长期健壮,又可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此外,采摘合理与否,对于制茶品质、成本和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 合理采摘可以增产增收,使全年产量分布均匀,可调节全年劳动力的安排,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采与留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解决这一矛盾,既要采又要留,留叶是为了多采,采叶必须考虑到留叶。茶树新梢上开展的叶片,有迟早,展叶多少、叶片大小和老嫩都有不同,光合作用的强度也不同。试验结果证明,合理采摘,就是在新梢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适当采去顶芽(或驻芽)和若干张幼嫩叶片,留下鱼叶或留1~2片真叶在新梢上。生产上具体应留多少叶为宜,什么季节留,没有固定不变的指标,这要看制茶原料的要求及品种、树龄、树势、茶园管理水平等情况而定。如春茶质优价高,一般留鱼叶采;夏秋季温度高、光照强、雨水足一般留一叶采;茶园管理水平高的壮龄茶园留鱼叶采;幼龄茶园和叶层较薄、管理水平较低的茶园留1~2片真叶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