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老旧茶园改造方法

2023-7-27 23:08| 发布者: 迷叶香| 查看: 333| 评论: 0

摘要:   茶树一生要经历幼龄→青年一壮年→衰老的过程,正常栽培管理水平下,常规茶园经济年限40~50年,中高产期可持续20~30年。从茶树一生中的品质而言,幼年到壮年,树冠从小到大,新陈代谢强度不断增强,同化能力日益 ...
  茶树一生要经历幼龄→青年一壮年→衰老的过程,正常栽培管理水平下,常规茶园经济年限40~50年,中高产期可持续20~30年。从茶树一生中的品质而言,幼年到壮年,树冠从小到大,新陈代谢强度不断增强,同化能力日益提高,积累物质递增,新梢有效化学成分含量相应增加,品质优良;从壮年到老年,随着树龄增大,细胞衰老,同化能力减弱,物质代谢水平下降,驻芽频率增多,品质较次。也有部分新建茶园因建园不当、管理不善,茶树出现未老先衰或提前老化、低产低质,需要通过改造加以改变。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些地区发展30万株/hm,在1.5米行距中种植3行的密植速成茶园,由于行距小,投产早,初期产量高,但随着年限的增加,茶树个体生长削弱、茶树后期产量下降,茶树出现早衰现象。
  几十年来,低产老旧茶园改造积累了“三改一结合”(即改树、改土、改种与培、养、采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其推广对我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旧茶园的“三改”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总结以改变园相、深翻改土、增施肥料、选用良种的一整套换种改植技术。例如,70年代起,全国范围以4.5万株/hm(150cmx30cm)单条种植方式替代了以前6000株/hm的丛播种植方式,使我国茶树种植结构有了很大改变,产量和质量有明显提高。

低产老旧茶园改造方法 

  一、改树法
  运用修剪、台刈和合理采摘等技术,对低产老旧茶园茶树树冠进行改造,使之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分枝层数达4层以上,叶层指数达2以上。
  1.深修剪。采用深修剪可适当降低树势,剪除树冠面上细弱的生产枝,从而培养健壮树势,提高育芽能力。
  2.重修剪。主要是针对未老先衰的茶树和一些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仍然较强壮,有一定的绿叶层,但枯枝较多,育芽能力极弱,芽叶瘦小,叶张薄,对夹叶多,鲜叶自然品质差,产量低的茶树。深修剪与重修剪的时期,以春茶结束后较好,一般应在5月上旬前结束修剪。修剪高度以离地40~45cm处剪去较为合适。
  3.台刈。主要针对通过深修剪和重修剪仍无法恢复树势的茶树,台刈最佳时间在立春前后,其次是春茶后,以春茶快结束时抓紧进行为宜,修剪高度一般以离地5~15cm砍去地上部为宜。剪口力求平滑,并略呈倾斜。切忌破裂,否则容易造成病虫害侵入,而影响发芽。
  4.合理采摘。改造2~3个季节后的茶树,树冠高度和幅度未达到开采标准(一般讲树高未达60cm,树幅未达120cm)时,应坚持“以留养为主”的原则,只能采用打顶培育树冠,切忌当成正常茶园采摘。
  低产茶园的茶树树冠,不论采取何种修剪方法改造,在树冠养成前都要严格按照茶园对树冠培育的技术要求(参照幼龄茶园定型修剪执行),采用轻修剪和打顶养蓬方法蓄养树冠,直至树冠养成后才能正式投产。

低产老旧茶园改造方法 

  二、改土法
  土层瘠薄的低产茶园,通过深耕能疏松土壤,增加活土层和孔隙度,提高蓄水能力和透气性。为好气性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上壤养分的释放和茶树根系的伸展。加培客上,改变土壤结构,也是茶树栽培中的常用措施,尤以苗圃地更为常见。添加的新土多为荒地红沙土或黄沙土,此类土壤pH低、无污染、沥水性好。但添加新上成本高,工作量大,大面积栽茶难以实施。
  茶树根系的再生能力极强,它也与茶树地上部一样,在总的生育活动中,表现出初期的离心生长和衰老期的向心生长现象,当衰老茶树进行更新复壮,也就意味着茶树地下部分也趋衰老,也需要更新改造。因此,在改造地上部分的同时,必须采用深耕、深翻等土壤改造措施,改造茶树地下部分,促进根系的更新,达到茶树整体复壮的目的。茶根被切断后首先是切口愈合,然后再从切口处发生新根,形成新的分枝根系,进入下一轮的离心与向心生长过程。
  不同的土质、土壤的肥沃程度差异、农业措施的应用,都能诱导根系的分布量和分布方向。深耕改士,可以加强根系向深层分布,在一定深度内开沟施肥,可诱导根系集结在肥层里面。改造后茶园施肥要特别重视增施有机肥,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加磷钾肥的比重,并注意配施微肥,做到科学施肥。
  连作障碍又称忌地残毒,指在同一地块连续多年种植同一作物,导致植物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早衰、死亡等。老茶园发展为新茶园时,幼苗生长发育不良、长势差、生长速度慢,远不如新辟茶园或新垦荒地种茶好,其原因就在于单植茶园对土壤营养、矿质元素的过量消耗,导致新植幼苗营养不良。老茶树根系分泌物的毒素不利于新苗的根系生长,微生物的单一化也不利于土壤元素的循环和转化。低产老旧茶园改造过程中对连作障碍现象应加以注意。

低产老旧茶园改造方法 

  三、改种法
  低产老旧茶园改造方式有改植换种和嫁接换种两种方式,其中,改植换种又分重新换种和套植换种
  1.重新换种。老茶园改植良种,需要调整地形与行距的,先挖除老茶树,清除全部根系,再按新茶园建设标准执行。老茶园挖去老茶树后,在原地暴晒7d左右后,粉碎还田,作为底肥深埋底层。定植前,再仔细清除土壤中残留枝叶根茎,清洁土壤,防止残留物对新植茶树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深翻土地。一般茶树栽培时需要挖30~40cm种植沟,沟内铺上稻草或其他秸秆作为底肥,再施菜籽饼之类的有机肥。
  2.套植换种。套植换种的茶园,先将老茶树重修剪或台刈,再在茶行中间进行开沟施底肥与定植良种茶苗。待新植茶树覆盖度超过60%时,再挖掉老茶树。
  3.嫁接换种。茶树嫁接利用的是砧木茶树原有的庞大根系的吸收能力,使接穗新枝生长远远快于改植换种的幼树生长,从而大大缩短成园时间,在茶叶生产中常被用于品种改良。嫁接具有成园提早、投资少、成本低、操作容易、成活率高等优点。在每年的1~2月,选取将要嫁接的茶树在离地10~15cm处剪断,留3~4个健壮分枝(茎粗0.6cm左右)进行嫁接。接穗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茎皮呈红棕色、芽比较饱满的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将采集的枝条剪去叶片,打成捆,系上品种标签,枝条最好是当天采集当天嫁接。每个接穗削成5~6cm长(削口呈斜楔形),保留一个饱满腋芽和一片健壮叶片,上端在距芽0.5cm处剪断备用。将削好的接穗沿靠近砧木切口的一边插入切开的砧木中,使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对齐,最后用塑料条将嫁接口及接穗进行绑缚,仅露出穗芽,使接穗与砧木产生有机结合。接穗上的芽正常萌发生长,夏接需30~45d,冬接要到翌年3月底,这段时间管理要精细,做好夏季遮阴、浇水,冬季保温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