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和安化黑茶的历史沿革不同

2023-8-5 03:01| 发布者: 迷叶香| 查看: 139| 评论: 0

摘要:      六堡茶和安化黑茶的历史沿革不同,具体如下:   六堡茶的历史沿革   六堡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清嘉庆年间,其以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   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六堡茶就以 ...
  
茶叶知识

  六堡茶和安化黑茶的历史沿革不同,具体如下:

  六堡茶的历史沿革

  六堡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清嘉庆年间,其以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

  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而入中国名茶之列。同治版《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产六堡,味厚隔宿不变”,说的即是苍梧六堡茶。

  经过发展,六堡茶的产地有苍梧、贺县、横县、恭城、贵县、三江、河池、柳城等20余县。

  在六堡茶区范围内,有恭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离涌村茶、蚕村茶等,在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是恭州村及黑石村的茶叶最好,横县岭溪所产茶叶品质和制法与六堡茶相近,亦统称为六堡茶。

  安化黑茶的历史沿革

  1、兴于汉唐

  安化产茶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唐朝,也有专家推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产茶历史则是2300多年前的汉代。

  856年,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的“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这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历史古籍。

  2、延于五代及宋

  安化和新化早在汉朝即属长沙府辖制,时称梅山,有上梅山和下梅山之分。翟守素开梅山之后,宋熙宁五年(1072年)再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仍然隶属潭州。北宋启疆之初,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唯茶甲诸州县”。

  五代毛文锡《茶谱》还是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

  “渠江薄片茶”即是早期的安化黑茶。南宋时期,淳熙二年(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贩运安化黑茶,每队三四千人。

  4、“四保”贡于明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起,明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芽茶”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明嘉靖三年(1524年),史料记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乡民大半以茶为业,邑土产推此第一”。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来。同时也说明在1524年以前,安化已开始大量生产黑茶。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御史徐娇同时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碍汉中。

  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最终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西北引茶,以川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正式定为“官茶”,逐渐取代川茶主销西北。

  5、鼎盛于晚清

  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是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贸大道。明末清初,安化县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6、发展于当代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安化黑茶以其边需之盛而不止,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运往边疆。

  1939年,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在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安化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黑砖茶,随后安化1953年研制了湖南省第一片茯砖茶,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片花砖茶,安化由此成为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

  2008年,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安化黑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2011年,安化黑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综上,六堡茶和安化黑茶的历史沿革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不过一般来说人们很少关注六堡茶和安化黑茶的历史沿革的。

  
迷叶香介绍茶叶知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