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茉莉花茶的历史时期

2023-6-2 02:33| 发布者: 迷叶香| 查看: 96| 评论: 0

摘要:      福建茉莉花茶大量商品性生产的历史至少有一百余年。   其发展变迁可以分为下列三个时期:   兴盛时期   (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北京、天津茶商在福州大量熏制 ...
  
茶叶知识

  福建茉莉花茶大量商品性生产的历史至少有一百余年。

  其发展变迁可以分为下列三个时期:

  兴盛时期

  (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北京、天津茶商在福州大量熏制茉莉花茶运销东北、华北一带,获得厚利,茉莉花茶生产迅速发展。1900年花产量达1500吨o1928-1938年间为福州花茶全盛时期,尤以1933年产里最高,达7500吨以上。

  这一时期的特点:

  (一)茉莉花生产大发展。茉莉花是容制茉莉花茶的主要原料,而茉莉花茶生产的迅速发展又促进了茉莉花生产的发展。茉莉花性畏寒喜暖。福建地处亚热带,自然气候条件适宜茉莉花生长。1936年主产区福州市及闽侯、长乐两县生产茉莉花达3000吨,为历史。L最高峰。

  (二)省外茶叶大调进。由于福州一带茉莉花可以露地栽培,价廉质优,各地茶商纷纷从安徽、浙江等地大量调茶叶来福州容花。其中包括安徽的黄山毛峰、大方、浙江的大方、毛峰,旗枪以及江苏洞庭湖东山所产的碧螺春和杭州龙井等名茶。害花后直接运销华北、东北各大城市。

  (三)茶行业大发展。这一时期计有天津、河北、山东、安徽、广东、江苏的苏州及福建的福州、闽侯、长乐、泉州等地茶商80多家(在1900年至1931年间开设的就达69家),云集福州,开行、办厂、设庄、经营茉莉花茶,并组成行帮,主要有天津帮19家,平徽帮(包括河北、山东茶商的山东帮及北京、安徽茶商的平徽帮)44家,茶庄帮(多为本地茶商)25家。

  十九世纪末,外国商人先后来福州开设洋行,经营茶叶,福州花茶遂远销欧、美和南洋各地。

  (四)茉莉花茶生产传播到外地。1873年台湾茶商将滞销茶运到福州容花,这是台湾生产花包种的先声……1882年台湾从福建长乐县引进了茉莉花苗,开始容制茉莉花茶。“九一八”事变后,台湾大量发展茉莉花,仿制福州茉莉花茶运销东北‘1884年四川由福州引种茉莉花苗,华阳一带1900年栽种茉莉花,成为今天成都花茶的主要产花区。抗日战争后,福州海运阻隔,茶商转到苏州窖制花茶,1938年、1939年苏徽帮茶商将福州窖花技术传入苏州,促进了苏州茉莉花茶的发展。

  衰落时期

  福州花茶兴旺一时之后,由于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内受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压迫,花茶生产遭受严重摧残。1939年到1949年为福建花茶的衰落时期。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许多省相继沦陷,海口被敌封锁,南北交通阻断,福州花茶运销不出,许多茶商相继停业,花农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茉莉花大部被铲除,1939年产量仅有上年的1/3,当年生产的花茶,由于海运断绝而运销不出,部分运到三都、飞奕积压下来,并被敌伪抢光。1940年至1945年福州花茶仅有少量生产。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花茶市场逐步恢复。福州花茶生产一度回升,但终未能很好恢复。解放前夕福州香花产量仅有200吨左右,才及历史最高水平的6%强。

  复兴时期(1949年以后)

  建国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重视扶植下,茶叶和茉莉花生产获得了恢复和发展,同时建立了国营茶厂,并对私营茶商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花茶生产经过几起几落始得以恢复与发展。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年一1952年)香花生产恢复很快,茉莉花园面积从1951年的2816亩,1953年发展到5473亩。茉莉花产量达850吨左右,为建国前夕的4倍多。茉莉花茶产量达1500吨。由于茉莉花恢复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过茶叶原料发展的速度,1953年又开始从浙、皖等地调茶叶原料到福州容花。同时还采取控制香花发展速度的措施,教育花农克服盲目发展的倾向,并调低花价等,使香花生产基本。上与当时茶叶原料供应相适应。但是在压缩生产之后,又曾一度出现茉莉花产量不足的现象,以后才稳步恢复起来,到1956年茉莉花产量达843吨。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花区生产逐步从个体经营向集体化发展,香花生产基本进入有计划地发展的轨道。1959年到1960年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减产,香花生产也一度下降。1962年福建省茉莉花总产量仅有153吨o1963年后随着国民经济全面好转,香花生产也开始逐步恢复。同时,福州香料厂于1961年建成投产后,香花需要量增加,茉莉花产量逐年上升。到1969年茶用茉莉花总产量已达1888吨。继则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茉莉花生产又遭破坏,1970年茉莉花产量降到554吨,还不及。上年的1/3。虽然闽东的宁德、福安、福鼎三县于1972年开始从福州等地引种茉莉花,但1974年全省茉莉花总产量只有1010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茉莉花生产才重新获得恢复和发展,1979年全省茉莉花总产量达2399吨,其中福州地区1933吨,占全省总量的80%多。宁德地区330吨,占全省总产量的13.75%o1979年全省茉莉花茶总产量达到4500吨。

  这一时期的另一特点是解放后国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进行了对私营企业的改造,在生产关系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同年10月建立了国营茶厂,称为福州贸易公司第一制茶厂,这是福州茶厂的前身。1950年5月改为中国茶叶公司福州分级厂,1951年以后改为福建省福州茶厂。为了消除中间剥削、保护农民利益,国营茶厂成立以后,即在茶叶主产区设立固定收购站,一般茶区则委托供销社代购,同时制订收购标准,稳定价格。

  1951年夏茶后在主产地组织收购协商会,协商价格分别收购。1952年由私商订出计划经国家批准后指定地区分配茶叶,这一年国营茶叶收购比重由195。年的9.2%增加到56,9%。1953年实行公私联购协商计划分配,国营收购比重增加到62.3%。1954年实行部分委托加工,1955年全面委托加工。与此同时,茉莉花国营收购比重由1951年占31.55%增加到1954年的93.76%,1955年全部由国营掌握o1956年经营茶叶的全行业实现了公私合营。此后福建省花茶生产全部由福州茶厂经营。1972年后沙县、宁德、福鼎、福安、政和等县茉莉花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增加,生产茉莉花茶的茶厂除福州茶厂外,又先后增加了沙县茶厂、宁德茶厂、福安茶厂、福鼎茶厂、建阳茶厂、政和茶厂和福州市农工商茶厂。

  
迷叶香介绍茶叶知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