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之所以被储存,是因为人们对它的品质提升有所期待。从商业上看,“存钱不如存茶”的观念在影响着从业者,他们更愿意相信,存放多年后的普洱茶,相较新茶来说,利润更高。凡事都有两面。当大家在说“越陈越香”这个词的时候,其实说的是“不陈不香”,没有经过时间“陈化”的普洱茶,首要特质就是“不香”。人们喜欢喝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等等,主要是“喝”它们的“香”。茶叶不香,那还叫茶叶么?
一个“不香”的茶,消费者怎么会喜欢呢?品饮新制成的普洱茶时,香气弱,滋味苦涩,的确不是很好喝。不好喝的普洱茶,就不会有好的市场表现,这是商业规律。2000年后,由于香港、台湾等地从业者的推动,普洱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内地市场被激活,投资者、参与者逐年增加,市场一片“欣欣向荣”。这个市场,是建立在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基础上的。
可是,近十年来,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屈指可数。全国各地近百万吨的存量茶,面临着“越陈越不香”事实。100年前的普洱茶,可以越陈越香;50年前的普洱茶,可以越陈越香;30年前的普洱茶,可以越陈越香!为什么现在的普洱茶,做不到越陈越香呢?如果我们找不到背后的逻辑关系,不能恢复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未来的普洱茶行业,必将是一个令人生畏的行业,而普洱茶的市场,必将哀鸿遍野。
追根索源。30年前,人们是如何生产普洱茶的?10年来,人们又是如何生产普洱茶的?我们顺着普洱茶生产加工的顺序逐一梳理,看看有哪些不一样。首先是鲜叶采摘,过去和现在,基本一致,没有太大的差异。
采摘以后如何处理呢?过去,茶农在天气晴朗的上午采茶,短时间摊放后便使用铁锅杀青、揉捻成型,下午在阳光下晾晒,晚上便成为了“晒青毛茶”。一天时间,完成从鲜叶到晒青毛茶的全部制程。
现在呢,茶农上午采茶,中午采茶,下午采茶,采回来的鲜叶,“摊放”到晚上才开始杀青、揉捻成型之后,“摊放”到天亮,到太阳出来才开始晾晒,直到干燥成为晒青毛茶。这是茶农自己做晒青毛茶的方式。
另一种方式是,茶农负责采摘鲜叶,交给初制所,由初制所完成晒青毛茶的工艺流程。方式与茶农大同小异,都有一个长时间“摊放”的过程,大致也需要两天时间。由于初制所的条件相对较好,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还可以将揉捻后的茶叶用烘房烘干,成为“烘青毛茶”。从时间上来看,过去只需一天时间便可完成从鲜叶到晒青毛茶的过程,现在是两天才能完成鲜叶到晒青毛茶这一过程。从内容上看,过去是鲜叶采回来短时摊放后杀青,现在是鲜叶采回来后,有一段较长时间的摊放,直到晚上才开始杀青。
单从摊放时间长短这一点来看:短时摊放后,鲜叶舒展有活力,有光泽,软硬适中,弹性好,颜色几无变化,捏一把后快速散开。而经过较长时间的摊放后,鲜叶失去活性,光泽丧失,颜色呈暗绿,弹性弱,捏一把不会快速散开。
从内质变化来看:短时摊放,鲜叶是单一物理方面的失水,而化学反应并未开始;长时间摊放,鲜叶不仅仅是单一物理方面的失水这么简单,内含物开始有了化学反应。也就是说,在杀青之前的鲜叶,过去的方式是物理变化,现在的方式是化学反应。一个是物理的,一个是化学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杀青之前的鲜叶,通过摊放产生了化学反应,这一过程,在制茶工艺上,叫做“萎凋”!红茶、青茶等茶类,使用这一工艺。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明确了晒青毛茶的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包装。没有萎凋!为什么会这样?(未完)
|